孙兆绘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书法特等奖
孙兆绘,笔名孙逊,男,汉族,1933年8月1日出生,山东淄博淄川区西河镇张庄村人。
1952年8月至1953年7月,孙兆绘就读于淄川速成师范并顺利毕业,后获中专学历认定。自1954年7月在博山区蕉庄完小开启教学生涯起,他深耕讲台四十载,直至1994年从淄川区张庄中学退休。执教期间,他不仅专注于日常教学,还兼通琴棋书画,将多元的文化素养融入育人过程,培育的学生遍布华夏各地,深受敬重。
2000年3月,孙兆绘离世,享年67岁。既有四十年教坛耕耘的坚守,也有琴棋书画相伴的雅趣,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与对生活的热爱,共同勾勒出孙兆绘温润而饱满的人生轨迹。
获奖作品赏析:
孙兆绘老师的书法作品《李商隐·无题》深刻传达了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情感与意境,作品以其精湛的书法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荣获特等奖,堪称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书法佳作。
首先,从整体布局来看,孙老师的这幅作品在文字的安排上非常得体,字与字之间的间隔合理,呈现出一种温文尔雅、气韵流畅的效果。每一行字的起承转合都非常自然,细腻的笔画和恰到好处的结构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韵律感,体现了李商隐诗词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情感沉郁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不舍之情。
在用笔上,孙老师表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用笔的遒劲和舒展,既有硬朗有力的刚劲,又不失温婉柔和的气韵,完美地表达了李商隐诗词中的复杂情感。书法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用笔柔中带刚,充满了悲悯与不舍。每个字的笔划清晰,笔力刚劲且有张力,展示了李商隐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深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诗句,在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巧妙的表现。孙老师通过细致的笔法,使这句诗中的“青鸟”仿佛在翩翩起舞,字形的舒展与笔锋的勾画使得这句诗既充满了生气,又能在情感上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此外,作品中的用墨也相当讲究。墨色的浓淡变化得体,既有深沉的墨韵,也有清透的气息,配合字形的结构变化,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层次感和节奏感。墨迹的虚实交替让人感受到书法背后的情感波动,使得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
总的来说,孙兆绘老师的《李商隐·无题》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准确的情感把握和精致的技法展现了诗词中的离愁别绪,整幅作品意境深远,笔法独具匠心,令人动容。恭喜孙老师在此次比赛中获得特等奖,期待能欣赏到孙老师更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