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涛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书法特等奖
于子涛,1967年10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人,汉族。
自幼时起,于子涛便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这份喜爱伴随他多年,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始终坚持临习名家碑帖,在笔墨研磨中涵养功底 —— 从柳公权的骨力劲健、颜真卿的雄浑开阔,到欧阳询的严谨险峻、王羲之的灵动飘逸,再到黄自元的间架结构理论,他广泛涉猎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在对传统书法技艺的揣摩与实践中不断精进。
对他而言,书法不仅是日常的爱好,更是一种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方式。那些在临帖过程中积累的感悟与日复一日的坚持,让笔墨间的练习成为滋养心灵的过程,也让他在传承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留下了扎实的足迹。
获奖作品赏析:
这幅书法作品《陋室铭》由于子涛老师创作,选取了唐代刘禹锡的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力。整体来看,作品的气韵生动,笔力雄浑,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首先,从整体构图上来看,作品采用了传统的竖排布局,字距适中,整体的行列排列严谨,具有很好的视觉引导性。每一行之间的间距均匀,既没有显得拥挤,也不显得空旷,充分体现出作者在布局上的精准把控。
从笔画来看,于子涛老师的用笔稳重而有力,既能看到楷书的工整,又带有适度的灵动感。尤其是一些笔画的收尾部分,做得非常精到,起笔如风,收笔如磐石,力度把握得恰到好处,笔锋干脆,气韵流畅。作品中,部分字形在表现力上也略带个人特色,突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尤其是“山”字、"水"字等的形态,体现了作品的个性和张力,同时,纵深感与层次感的融合,也给人以立体感。
在笔法上,书者不仅能运用遒劲的造型,保持了内容的连贯性。个别字形如“色”“山”之类的字,也没有过多装饰,反而更显自然流畅。这使得整个作品既充满楷书的端庄,又不失行书的生动,打破了传统楷书的拘谨。
至于用墨方面,于子涛老师的墨色调和得当,整体墨色浑厚,层次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浓淡变化上,既有力道的厚重感,又有笔触的灵动,给人一种力量与柔和相结合的感觉。墨色的浓淡分明,让整个作品既有力道,又不失雅致。
然而,尽管整体风格已经非常出色,但如果从细节上再加以调整,或许在一些字形的结构上可以进一步精雕细琢。例如,某些字如“亭”字,横画与竖画的衔接处稍显生硬,若能再加些润饰,整体的和谐性会更为突出。另外,个别字的笔画起始处若能更为圆润一些,整体笔触的自然感或许会更好。
总的来说,于子涛老师的《陋室铭》书法作品展现了扎实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恭喜于子涛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希望老师在日后的创作中,能进一步细化字形的结构,使作品更加精致,继续保持并发扬这种古雅而不拘束的书法风格!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