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茂新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党茂新,笔名晨昕,1971年2月出生,山东省单县人。
党茂新在文学创作领域深耕多年,其作品多次在各类文学艺术赛事中崭露头角。他曾参与《时代文学》《金色年华》《新闻天地》《文艺生活》《写作》《当代诗坛》《太阳雨》等杂志社、诗报举办的“东方杯”“文艺之星”“时代杯”“卫星杯”等赛事,均有获奖记录。
其创作的《梦依旧悠远》《天涯沦情》《惺忪之后》《语音》《心月》《夜经张店遥观灯》等作品,先后被收录或刊登于《“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集》《中国新世纪诗人诗歌精品选》《精短文学作品选集》《当代诗坛》《太阳雨》等书报。凭借在诗歌创作上的积累与表现,他被《当代诗坛》及十二家省级以上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组委会联合授予“中国诗人”称号(全国共30名)。
2025年7月1日,党茂新的作品《青州景观》在“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为其创作生涯再添一抹亮色。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党茂新始终以笔为舟,在文字的海洋中不断探索。那些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思考与情感,既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也成为其人生轨迹中鲜明的印记。
获奖作品赏析:
党茂新老师的《古韵运城》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历史深度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运城的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展现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悠久历史的敬仰。整首诗既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意境,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古韵和怀古情怀的时空之中。
首先,诗歌的开头便通过“曾在大同意河东,七彩湖畔映关圣”引出了对运城及其周边区域的怀念。通过生动的描写将大同的历史与运城的自然景色紧密相连,关圣像的映照和七彩湖的美丽,都在这句话中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普救寺依蒲州城,鹳雀楼台仰天芎”进一步将诗歌的视野拉开,展现了古老城市的宗教气息和高远的文化地标。普救寺与鹳雀楼的历史渊源被诗人描绘得极具画面感,仿佛带领读者穿越回千年前的蒲州城,感受那时的神圣与沧桑。
“九曲烟波久,铁牛千载醒”则通过“九曲”和“铁牛”两种象征性元素,讲述了历史的变迁与对大地的深厚记忆。九曲黄河和古代的铁牛,这些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得这首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共鸣。
接下来,“谁知秋风、裴柏、柳司姓”这句则有一种诗意的停顿,裴柏与柳司姓似乎在象征着历史人物与风云变幻,带有浓重的怀古色彩。随后的“千万里宾山枕好梦,后土祠后九州土”,则展现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宾山枕梦,后土祠的历史厚重感,让这幅画面更加生动。
“祠里天坛招皇龙,才知蒲剧唱尽无古城”一句则转向了对文化艺术的深刻思考,蒲剧的演唱和对无古城的感叹,表露了对历史遗失的惋惜与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在后面的几句中,“太行只一山,较与明月近,育长风”通过简短的几笔,勾画出太行山的雄伟与自然风光的美丽,在这几句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哲理,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诗歌以“吴王渡里君何在,万千荷叶水恻鸣”落下帷幕,吴王的历史人物呼唤和荷叶的水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历史的余音与自然的呼唤。这一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又在表现着历史与自然相互交织的深远意义。
总体来说,《古韵运城》是党茂新老师通过精心构思与细腻表达所创作的一首充满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的景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对家乡深厚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的深刻观察,成功展现了运城的古韵与魅力。恭喜党茂新老师获得特等奖,作品精妙而富有深意,实至名归!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