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仙女士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白描特等奖
凌海仙,笔名水漾,广西扶绥县人,壮族。
凌海仙的求学经历丰富,先后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国外高校等,获硕士学位。她曾参加北京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期间收到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面试邀请,经慎重选择后参加部分面试并成功通过,为学业生涯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毕业后,凌海仙在北京投身工作,始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其中,在专业领域持续学习,力求稳步提升。
艺术领域的探索,是凌海仙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份热爱的萌芽,始于童年:父亲带她拜访友人时,一位长辈挥毫泼墨的潇洒身姿,让她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父母忙碌时,姐姐课本中的插画与各类故事书,又让她迷上了绘画,每见精美图案便心生欢喜。
小学时期,凌海仙的艺术热情愈发鲜明。她总央求母亲买图画本,对着月饼盒、鞭炮盒上的仙女图案临摹一整天,邻居阿姨称赞她画的婴儿与小狗逼真,班主任也常将她的画作贴在学习园地供同学欣赏,她画的《西游记》人物更是让父亲赞不绝口。书法方面,受哥哥与同学讨论书法的触动,她临摹钢笔字帖,搬来桌子在开阔处练习毛笔字,父亲常在旁指导,让她对潇洒有力的字体格外偏爱,开始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的作品,从楷体过渡到行楷。在全县小学生书法比赛中,她的原创字体获一等奖,临摹作品获二等奖,家里的废弃日历都成了她的练习纸,常独自沉浸于书画世界。也是在这一时期,她接触到表哥的素描作品,凭借对学习与绘画的热爱,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
初中时,艺术与生活深度交融。周末在家,父亲吹笛、拉二胡,母亲轻声伴唱,悠扬或激昂的旋律滋养着她的艺术感知。她常登楼顶画水粉画,描绘臭菊与大公鸡,父亲偶尔教她拉二胡,让她感受音乐之妙。美术课上,老师常拿她的画本在各班展示,还让她在学习园地作画;初二时,她在学校硬笔书法比赛中获二等奖,此后每年春节都自己写春联,父亲总会在旁支持。
高中阶段,凌海仙更专注于书画探索。课余时间,她常临摹大师书法作品,达到忘我的境界,素描水平也不断进步。班主任称赞她的字体有刚劲之感,让她用软笔抄写优秀作文贴在学习园地。2004年高中最后一年,经美术老师推荐,她的素描作品在学校画画比赛中获一等奖。
进入大学,凌海仙的绘画水平在班里名列前茅,接触到油画、雕塑、白描、工笔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尤其偏爱白描与工笔画,觉得其线条兼具刚劲与柔美。暑假在家时,她常以母亲和大姐为模特画人物白描,还写毛笔书法成功进入校学生会宣传部,午休时仍在教室用毛笔书写活动宣传内容,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参加工作后,凌海仙对艺术的热爱未曾消减,闲暇时总会临摹字帖、提笔作画。2021年,一位在歌舞比赛中夺冠的小伙子让她深受触动——其唱跳、演技与学识都令她折服,另外他生的俊美,让人一眼万年,所以她萌生了为对方创作的想法。经过构思,她以“琴瑟和鸣”为主题创作白描画,描绘男子吹笛、女子弹琵琶的花前月下场景,融入牡丹、苍松、合欢树等元素。这幅作品随后参加2025年“墨韵杯”“墨缘堂”全国书画大赛,均获特等奖,让她的艺术创作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凌海仙的艺术之路,从童年的兴趣萌芽到成长中的持续探索,再到成年后的深耕与收获,始终与生活相伴。书画于她而言,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自我表达的方式,在一笔一画间,串联起她丰富而真挚的人生体验。
获奖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琴瑟和鸣》由凌海仙老师创作,采用了传统的白描技法,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艺术氛围。整幅画作中的人物和背景元素相互呼应,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宁静生活,给人一种深远的文化意境。
首先,从整体构图来看,画面布局均衡、和谐。两位主角——身着古装的男子和女子,坐在石桌旁,似乎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和谐与安宁。男子吹奏笛子,女子则抱着古琴,二者的姿态优雅,体现出琴瑟和鸣的完美意境。画中的人物动作流畅自然,姿态优美,细腻的白描线条使人物的神态更加生动。特别是女子的衣袖随风飘动,展现了细腻的描绘功力和艺术表现力。
其次,画中的自然景物也是作品的亮点之一。左侧的牡丹花、右侧的松树,都传达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竹、松、梅是“岁寒三友”,象征着坚贞和高洁,与画中的人物形象互相呼应,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高雅气质。尤其是画中的松树,其枝叶勾画得精致而有层次感,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丰富感,又不会喧宾夺主,与人物的形象和气氛相得益彰。
再来看字体,书法部分标题采用了隶书,文字内容采用了行楷字体,字形端正且有力。文字内容表达了音乐带来的和谐美好,传递了“琴瑟和鸣”的情感主题。字与画的结合恰到好处,不仅增强了艺术氛围,也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底蕴。
不过,尽管这幅作品的整体效果非常出色,仍有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人物的面部表情虽然细腻,但仍显得稍微有些单一。或许可以通过细化眼神的变化,来增加人物的内心情感波动,使人物更加生动。其次,虽然白描技法表现出了极高的线条功力,但在一些细节上,背景的层次感可能还可以更丰富一些,尤其是在岩石的细腻表现上,可以进一步增强立体感和质感,从而让画面更加丰满。
总体来说,凌海仙老师的这幅作品不仅在技巧上体现了极高的水准,也在意境上达到了“琴瑟和鸣”这一主题的完美表达。恭喜老师在创作中展现出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希望老师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保持这样的精致和深入,让更多观众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