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廉景忠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26

廉景忠,笔名不戒,男,1971年1月出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1992年,廉景忠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目前为佳木斯市政府公务员。

自幼时起,廉景忠便对中华传统文学怀有喜爱之情。工作之余,他以美食、花草与音乐装点生活,这些日常的点滴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而他在诗词曲创作上的灵感,多源自华夏东极冰雪的纯洁与黑土的醇厚。兴致来临时,他便随手记录,把一瞬间的感悟用文字与旋律刻录。

长久以来,这些创作最初只是自娱自乐,却在光阴流转中慢慢沉淀,承载了多年的雪月风花。一把吉他常伴左右,月升时饮一壶老酒,云起时品一杯清茶,世间诸多纷扰,仿佛都随风散向天涯。这份对生活的从容与对文字的热爱,交织成他独特的精神印记。

对廉景忠而言,传统文学的滋养与生活的闲趣相互交融,让平凡的生活始终透着一份诗意。那些随手记录的感悟,不仅是个人心境的写照,更成为岁月中珍贵的沉淀,赋予生活别样的韵味。

获奖作品赏析:

廉景忠老师的这首《十七子·新疆游记》,是一篇情感饱满、意象丰沛的现代长诗,用恢宏的笔调书写了对新疆大地的深情赞美,也寄托了对战友情谊与家国情怀的热烈抒发。这首作品之所以能获得特等奖的荣誉,确实是因为其在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和诗意构建方面皆达上乘,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广阔的视野,实属佳构之作。

整首诗采用赋体风格,以多组对仗与排比句式推进节奏,语言铿锵,气势如虹。诗开篇即引人入胜:“君不见赤焰苍流举狼烟,垂垂大漠掩楼兰。”以辽阔的地理空间与历史遗迹为引,瞬间营造出苍茫雄浑的边塞氛围,使读者如临其境。接着“铁扇未消天山雪,嫦娥亦冷昆仑月”一句,则以虚实交融之法,将神话意象融入现实地貌,不仅展现新疆风光的神秘壮美,更引发出文化与自然的交相辉映。

廉老师的语言极富画面感与节奏感,如“春风几渡叩玉门,绿了黄河九曲身”、“云端纵马草薰衣,塔畔悬壶花解语”皆可谓一句一景,细腻动人,仿佛一幅幅动人的新疆风情长卷在眼前徐徐铺展。而“胡杨梦里,弦声响动那拉提”则更是写情写景写梦境三者合一,令人回味无穷。

最为动人之处在中后段情感的爆发:“谢子十七契同袍,只交肝胆两相照。大风起兮,同袍并马试霜刀。”这里用“同袍”一词点题“十七子”,浓墨重彩地书写战友情深与生死相托的豪情,不禁令人想起《史记》中“士为知己者死”之慷慨。“红尘不过杯在手,何人敢夺天赐酒”则再度拔高诗意,豪迈中带着几分狂放,极具“李白式”的浪漫气质,也让人读来血脉贲张。

全诗最后几句“余生有你,丝路花雨好风徐”,情感转为温柔收束,余音袅袅,将“英雄行走天下终归于心灵归属”这一主题自然落地,使诗歌既有阳刚之美,也不失婉转柔情。

当然,为进一步打磨作品,部分词句的节奏和意象稍显密集,如“瑶台宴罢西王母,春疆南北东君主”中“春疆南北东君主”的构句略显突兀,若能略作调整,使诗意更顺畅自然,将使整首作品更趋圆融。同时,诗中出现大量典故与地名,虽增强了文化厚度,但对于不熟悉新疆或古典文化的读者而言,理解上可能稍有门槛,未来创作中或可适度平衡雅俗,以利更广泛传播。

总的来说,廉景忠老师的《十七子·新疆游记》是一首大气磅礴、情感真挚的现代诗词佳作,既有诗史风骨,又有现实温情,是文艺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这份荣誉名副其实,衷心期待廉老师未来继续创作出更多感人至深、激荡人心的诗篇!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