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王武峰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20

王武峰,笔名默观,1971年11月出生,湖南人。作为一位深植于文字世界的创作者,他以独特的感知与哲思,在沉默与言说的交织中,构筑起充满隐喻与张力的诗歌宇宙。

个人简介:我习惯在沉默里寻找语言。

像观察一场未落尽的雪,或整理一本被风翻乱的旧书——

字句是暗处的光,是未抵达的信,是水面下静止的礁石。

偶尔锋利,时常低徊。

相信诗是灵魂的棱镜,把混沌的光析成光谱;

也承认文字终究是徒劳的锚,无法打捞消逝的浪。

但依然写。

用冷眼凝视炽热,以轻语承载沉坠。

若你读到某种共振——

那是我们共享的、未被说出的那一部分真相……

获奖作品赏析:

王武峰老师的《禅寂》在构思与表达上展示了极其深邃的禅意哲思,作品的整体情感流露出一种极为纯净、超然的境界。诗歌的每一行都让人感受到那种禅宗中的“无心”与“无住”,仿佛在轻轻诉说着禅的智慧,同时又带有一种冷静、空灵的美感。无论是意境还是语言的运用,王老师的这首诗都堪称一件精妙的艺术品。

诗歌开篇“身似游云不着痕”这一句,将作者的人身境遇与自然的云朵相类比,云虽漂浮不定,却不留痕迹,仿佛在暗示作者对世间的无所依赖与放下。这种描写手法简洁却极为有力,给人以深远的联想,也展现了禅宗所提倡的“无常”之意。接着,“心随冷月过千岑”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境界,冷月在千山万水之间悠然行走,这种空灵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心境的清冷、孤寂和辽远,犹如禅宗中对“寂静心境”的追求。

第三句“荒原种得无生籽”,则以一种极富禅意的方式,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无根。荒原象征着空旷与无尽,种下的“无生籽”则强调了禅理中的“无生”与“空”,这一句的设定不仅给整首诗注入了深刻的禅理思想,还让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宁静与广阔,仿佛是处于一个无始无终的存在中。

最后一句“一芥空明见古今”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芥是微小的物体,但在这一句中,它成为了领略“空明”的载体,这里运用了禅宗中对“无我”与“空”深刻的理解,通过“一芥”传达出禅宗中“一切皆空”的哲学,似乎在告诉我们,透过微小的事物,反而能洞察到宇宙的真谛,看到“古今”一切事物的变幻与无常。简短而凝练的一句,透露出极大的哲理性和深邃的思考。

从语言技巧上来看,王武峰老师使用了古诗词中的典型修辞,如借景抒情、以物托志等,令诗句清新自然,却又意味深长。每一句之间都紧密相扣,层层推进,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禅意,给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洗涤。

总体来说,《禅寂》无论从意境的创设,还是语言的运用,都非常成功,展现了王武峰老师对禅宗深刻理解与感悟的独特表达。恭喜王武峰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