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沈桂花女士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18

沈桂花,笔名沈杰、沈晓霞,1961年4月17日出生,吉林省和龙市福洞镇人,现已退休。她以多重视角的笔触深耕文学创作,将生活褶皱里的情感肌理与时代记忆熔铸为文字,在退休后的创作时光里开辟出独属自己的文学疆域。

自年少起,沈桂花便与文字缔结不解之缘,退休后更将创作视为精神栖居的重要场域。她擅长从日常细节中萃取诗意,用质朴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摹人情冷暖——无论是故乡田垄间的晨昏光影,还是代际更迭中的情感褶皱,都在其笔下转化为兼具生活质感与思想深度的文本。在创作实践中,她始终保持对文学赛事的积极参与,以开放姿态接受专业领域的检验与打磨。

近年来,沈桂花在文学赛事中迎来创作成果的集中绽放:第五届“锦绣华章文学奖”中,《跪拜、姥娘》以祖孙情的细腻刻画斩获三等奖;“舞墨风云杯”全国原创大赛里,《故乡、思念》借故土情结摘得优秀奖;而在当代文学·诗歌奖中,作品《小脚丫》获优秀奖。尤其在墨缘堂艺术大赛里,她展现出多元创作能力——《八零独子时代》以社会议题为切入点获特等奖,《思念绵绵》则力夺一等奖。这些奖项彰显出她对不同题材的驾驭能力。

如今,沈桂花仍以旺盛的创作热情笔耕不辍。未来,她将继续以生活观察者的敏锐与书写者的赤诚,在文学世界里深耕细作,让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生命体验,通过文字获得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特等奖获奖作品赏析:

沈杰老师的诗歌作品《因果循环》,是一首情感直白、语言犀利、富有现实批判精神的现代诗作。整首诗以“因果报应”为主题,通过一连串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当代社会中道德失衡、人性扭曲的诸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关照和道德警醒意义。

全诗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从“人活着都是演员”的开篇起,就奠定了一种“人间舞台,众生百态”的戏剧化基调。沈杰老师通过“演员”这一隐喻,将现实生活中的虚伪、伪装、背叛与冷漠一一揭示出来,引人深思。这种设喻虽然通俗,但极具穿透力,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反思自我与社会的语境中。

诗歌通过一系列典型人物的塑造,如“不择手段的贪婪者”“拐卖儿童的人贩”“赖账不认账的老赖”“破坏家庭的小三”“送父母去敬老院的人”等,将批判矛头直指人性深处的冷漠与道德崩塌。每一段都构建得紧凑有力,有点像一连串社会新闻的诗化表达。用词直白不掩饰,如“人贩不应该活在人世间”“老赖只配四条腿为伴”“你的下场十九层地狱住‘高间’”,带有强烈的情绪张力,使作品读来颇具冲击力。

沈老师尤其善于运用讽刺与反语,“你真给你十八代祖宗长了大脸”“祖宗培养的‘孝顺男’”,这些句子在语言上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和讥讽,但其背后的道德鞭挞却显得格外有力量。诗人在这些“怒斥”中透露出对传统礼义、孝道、诚信的深切呼唤和珍视,这是整首诗歌最具价值的内核——在现代社会种种扭曲行为面前,仍有一颗坚持善良与道德底线的赤子之心。

结构上,全诗采用散文化的分段形式,每段围绕一个社会问题展开,再逐层推进至“因果循环”的哲理总结。结尾一句“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下场必惨,在世间都躲不过因果循环”,既是全诗的归纳总结,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善恶终有报”的强烈道德信仰色彩,增强了整首诗的文化深度与思想力度。

总体而言,《因果循环》是一首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作品,直击人心,富有力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道德价值。恭喜沈杰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期待老师在未来继续用文字守护良知,用诗歌点燃人心,书写更多正义与光明的篇章。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