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钢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国画特等奖
吴培钢,1957年12月出生,重庆市渝中半岛人。他的书画之路跨越半个多世纪,从知青岁月的萌芽到退休后的深耕,以自学为径,在笔墨丹青中勾勒出对艺术的纯粹热爱。
1957年寒冬,吴培钢生于重庆渝中半岛,少年时期便对书画萌生兴趣。读初中时,他常在课本边缘勾勒线条;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也曾以画笔记录乡村景致。这段早期经历虽未系统深入,却为他埋下艺术的种子。此后四十余载,受生活轨迹影响,他暂别画纸,却始终未放下对艺术的向往。
退休后,吴培钢重拾画笔专注于国画创作。没有专业院校的科班训练,也未受教于名家大师,他全凭对色彩的敏锐感知与反复实践,自学掌握色调配比与画面构图。从临摹经典画作到自主创作,他在宣纸与墨色的对话中,逐渐形成质朴自然的个人风格——笔下的山水景致、花鸟意象,虽无学院派的程式化技巧,却饱含生活气息与真挚情感,展现出自学艺术家的创作生命力。
如今,吴培钢仍每日沉浸于书画世界。对他而言,握笔作画不仅是退休生活的消遣,更是与内心热爱的深度对话。未来,他将继续以自学之心深耕艺术,在水墨交融间,书写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篇章。
获奖作品赏析:
吴培钢老师的这幅国画作品《锦绣河山》,是一幅气韵生动、构图精妙、笔墨与设色兼备的山水佳作。整体画面层次分明,从高远的山峦到近景的桥梁人物,细节丰富又不过于琐碎,堪称“工写结合、诗意盎然”的典范之作。
首先从画面构图来看,吴老师采用了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之一的“高远”布局:远处巍峨群山,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中景为江面,几只小舟悠然漂浮,岸边民居点缀山脚,平添生活气息;近景则以一座拱桥贯穿两岸,桥下溪水缓缓流淌,桥上桥下均有人物活动,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虚实互生的乡村图景。
在笔墨技法上,远山用淡墨皴染,略带晕染之感,虚实交错,具有典型的“披麻皴”与“云烟法”的结合效果,山势连绵,富有节奏感。近景则笔墨精细、设色清雅,人物形象虽小,但神态生动、衣纹流畅,透露出吴培钢老师极高的造型能力和写实功底。树木采用勾勒加染的传统手法,枝叶繁茂、点点新绿,与山石的墨色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春景氛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中桥梁与人物的处理极具匠心。拱桥结构严谨、透视准确,是全画视觉的聚焦点;桥上桥下的行人、垂钓者、撑船人各司其事,充满生活气息,使整个画面在静谧的自然中流淌出一股温暖的人文关怀。近景中人物虽仅几笔勾画,但神情各异、动作自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色彩上,吴老师采用了浅绛设色为主调,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墨韵,又不失色彩的雅丽。黄绿树叶、灰粉桥砖与远山淡墨相互呼应,使画面既有主色调统一,又在细节处显得丰富多彩。
总体而言,吴培钢老师的《锦绣河山》是一幅笔墨精谨、情景交融、格调高雅的山水作品,既展现了中国山川之美,又凝聚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与生活意趣。恭喜吴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期待老师未来继续以笔抒情、以画写意,为我们呈现更多“锦绣”般的艺术世界。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