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彪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刘宗彪,1961年出生,云南省楚雄卅牟定县田丰刘大村人。他凭借对文学与发明的执着热爱,在两个领域里深耕不辍,以不懈的探索与创作,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自幼,刘宗彪便展现出对文学与发明的浓厚兴趣。田间地头的劳作间隙,或是夜深人静的闲暇时光,都成为他汲取灵感、挥洒创意的舞台。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将乡村生活的质朴点滴、人生的感悟思考化作笔下的文字,作品先后在多家网刊与纸刊上发表。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诗歌、散文,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勾勒出乡村发展的时代图景,多次在各类文学赛事中获奖,收获业界与读者的肯定。
而在发明创造领域,刘宗彪同样成绩斐然。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钻研技术改良与产品创新。截至目前,已斩获五十多项国家专利证书。
从文学的诗意表达,到发明的理性探索,刘宗彪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未来,他将继续扎根乡土,用文字传递乡村温度,以发明赋能美好生活,在平凡中孕育不平凡的价值。
获奖作品赏析:
刘宗彪老师的诗作《我们是农民》荣获特等奖,可谓情感真挚、立意深远,充满对底层劳动者的礼赞与尊重,是一首兼具现实关怀与精神力量的时代之作。
诗歌开篇“我们是农民 / 冒着严寒去种地 / 顶着烈日去铲草”,以平实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农民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劳动的真实场景。一连串短句直陈生活,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与泥土香的生活图景,既接地气,又引人共鸣。“高寒补贴于我们无干 / 高温补贴我们领不到”,道出农民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处境,带有强烈的批判与呐喊意味,而这种力量并不咆哮,而是以朴素的语言悄然击中人心。
接下来,刘老师进一步描绘农民的形象,“乌黑的脸 / 粗糙的皮胅是我们劳动的征兆”,塑造出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劳动者形象。他们没有都市的光鲜,却有着令人尊敬的坚毅与勤劳。“锄禾日当午,汗滴田下土”的引用极为恰当,不仅与主题贴合,更与中华诗词传统相衔接,增强了文化内涵。
全诗的中段,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深刻描写——“我们虽是一身污坭 / 心灵可干净得不得了 / 贪字从来于我们无干”,将农民的清廉与朴实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强调他们“热爱国家 / 听从指导”,这种单纯而坚定的信念让人动容,也反映出刘老师对乡土文化和农民群体的深切了解与情感。
结尾部分尤为有力——“我们虽然在低层 / 但对人类的发展我们同样重要 / 没有我们一切都会打水漂”,刘老师以“我们虽平凡 / 但我们也骄傲”作为收束,将农民群体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郑重呈现,文字虽质朴,却掷地有声。这种从微小中写出伟大、从低层中写出尊严的写作方式,极具感染力与思辨深度。
值得肯定的是,刘宗彪老师采用口语化的表达,使整首诗既易读、易懂,又富有节奏感与亲切感,充满生活气息,像是田间地头传来的真实声音。诗中重复出现的“且没看不起”,三次强调,层层递进,既是自我鼓励,也是在与社会进行温和但坚定的对话。
总的来说,刘宗彪老师的这首诗以其真挚、质朴与力量感,打动人心,成功塑造了一个平凡却不可或缺的农民群体形象。诗中所传达出的敬业精神、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坚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被记住与赞扬的精神。作品充满人文关怀与思想厚度,荣获特等奖,确实名至实归。期待刘老师未来继续以诗言志,创作出更多寓意深远、感人至深的佳作。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