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张成河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散文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23

张成河,笔名晨禾,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曾任职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厂汗木台农业中学,为专职农学教师。

在教学岗位上,张成河始终专注于教师职责,深耕农学教育领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敬业态度屡获认可,先后获评县级、市级优秀教师,其参与编写的科技教材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科技教育地区教材评比中获三等奖,这些荣誉见证了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坚守与付出。

除了教学工作,张成河酷爱写作,曾担任中国记者协会主办的《中华新闻报》内蒙古记者站特约记者,以及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记者,在新闻写作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退休后,他仍保持着对文字的热忱,闲暇时勤翻书籍、笔耕不辍,专注于散文与诗歌创作,将生活感悟与岁月沉淀融入字里行间。

对张成河而言,写作既是职业经历的延续,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未来,他将继续在文字世界里探寻乐趣,让教育生涯的积淀与生活的点滴感悟在笔端自然流露,写出更多贴近生活、富有温度的作品。

获奖作品赏析:

张成河老师的这篇作品《扁担上的青春》,是一首极具现实温度与社会关怀的散文化诗作,全文围绕一位高考后独自扛扁担回家的“扁担女孩”为中心,以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书写了一个普通女孩在平凡中流露出的坚韧、力量与担当。整篇作品语言质朴中见锋芒,情感热烈又不失克制,既是一则当代励志故事的文艺化呈现,也是一曲献给寒门学子的赞歌。

开篇以高考为背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当今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与全民投入的场景。“人山人海里外三层”“考得是各路学子,牵得是众人的神经”这些句式气势十足,也为下文那份与众不同的“扁担女孩”形象作出铺垫。

接下来作者巧妙对比“鲜花、冰饮、摩托、豪车”与“肩横扁担、孤孑独返”,使“扁担女孩”的朴素、坚强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她不是流量的制造者,却成了网络上真正打动人心的“现象级人物”,这种反差强化了主题的震撼力。“肩横扁担,担了收获担了天下”,一句双关,既写实又写意,诗意中融入了家国理想,引发人们对“奋斗与未来”的深层次共鸣。

张成河老师在写作手法上大量运用了对仗与排比,如“有道是华夏高校皆看到,这小身板、便是中华腾飞之脊梁”“无骄气有担当”“她虽不是金榜题名第一人,亦当属民族振兴之杨门女将”等,节奏感强烈,语言极富鼓动性,令人读来热血沸腾。同时,文中不断借助传统文化意象——“楊门女将”“鲲鹏翔空”“青云志”等,将一个现实人物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代表,使作品意蕴更加深远。

尤其最后几段,“十年寒窗无人向、一根扁担天下知”一句堪称点睛,平实语言中蕴含出千钧之力,直接击中人心。再如“她挑得起扁担更挑得起未来”,铿锵有力,化物为志,升华为信仰,写出了寒门学子以自强不息书写人生、以负重前行托举梦想的群体画像。

整体而言,《扁担上的青春》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感与时代价值的佳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普通女孩的高考之路,更传递出一份跨越阶层、击中人心的精神力量。张成河老师用文字为她立像、为时代留痕,恭喜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愿老师继续以笔为炬,照亮更多奋斗者的身影!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