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刘保显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32

刘保显,1963年6月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政府。他以三十余载扎根基层的坚守,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又以对文化的热忱,在乡土文脉中探寻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之美。

1989年3月,刘保显踏上工作岗位,2002年7月1日入党。自参加工作以来,刘保显便扎根利民镇政府,从林业技术员、林业副站长,到新闻通讯员、科技办主任,再到农技站长、包村干部、扶贫办主任、统计站长,他辗转多个岗位。在林业建设中钻研技术,在扶贫攻坚里走访农户,在统计工作时严谨细致,每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扎实而出色。凭借这份尽职尽责的态度,自2012年起,他所在单位及个人每年均获本级政府与上级业务部门的优秀表彰。

工作之外,刘保显深耕文学与文史领域,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文化传承的行动。他热衷于古虞文化和汉刘文化研究,积极参与虞城县委党史办、县政协文史委、县民政局组织的党史挖掘、文史整理及乡村记忆采集工作。作为虞城县汉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他以专业视角梳理地方文脉,为传统文化的存续贡献力量。2024年至今,他创作40余篇诗词、散文等作品,在网络媒体上传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也有对当下生活的诗意表达,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如今,刘保显依然忙碌在基层岗位与文化研究之间。未来,他将继续以务实的作风服务乡土,用灵动的笔触书写家乡故事,在平凡的坚守与文化的深耕中,绘就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获奖作品赏析:

刘保显老师的诗词作品《酸咸苦辣熬成糖》,读来令人动容,既有生活的真实温度,也有诗意的情感深度,仿佛是一锅翻滚着人生滋味的老汤,越熬越浓,越品越香。这首诗将夫妻间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平凡生活写得情真意切,温润如玉,堪称将“柴米油盐”写进“风花雪月”的范本之作。

诗一开篇,便用“从一对青春靓丽 / 到两个年老朱黄”直击人心,直白却不俗气,把时间的冲刷与情感的沉淀一笔写出,再到“剥下来脾和与气柔 / 没有了针尖对麦芒莣”,以通俗的乡语表达夫妻关系由争执走向和解的过程,充满生活气息,也极具地域特色。尤其“针尖对麦莣”一句,后附有注释,更为大众理解提供了便利,也体现出刘老师对传播性的用心。

中段以“皱纹是时光的藤蔓 / 眼角蜿蜒攀成诗行”这样细腻的比喻,将岁月留在两人脸上的痕迹化作可供咏叹的诗意景观;而“你笑着说像老树的年轮 / 我乐观讲是青春未散场”则体现出彼此间的包容与默契,轻轻一笔就把相知相守写得暖人心脾。

最令人称道的,是整首诗对时间与情感的双重表达:四十年烟火里的“酸咸苦辣热成蜜糖”,不仅仅是味觉体验的隐喻,更是共同经历风雨、情感深植的象征。特别是“寒夜里共披一床暖阳 / 盛夏时同摇半扇清凉”这一联句,看似平淡,却极富画面感与温度感,是极具表现力的生活片段描写。

结尾部分情感高潮迭起,“如今我们是彼此的拐杖 / 携手丈量着余生的短长”,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一种历经风霜之后的从容与相守,在诗句中缓缓流淌。诗的最后“当黄昏漫过窗台的时候 / 我们共同笑着把夕阳珍藏”,仿佛一个老夫妻相互依偎在落日余晖中的画面,让人不禁眼角湿润。

总体而言,《酸咸苦辣熬成糖》是一首兼具生活真实感与文学表现力的佳作,不仅唤起了读者对于亲情、爱情与时光的深刻共鸣,也用诗意书写了一个平凡却珍贵的人生故事。恭喜刘保显老师的作品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期待老师未来继续以文字熬煮生活,为读者带来更多触动心灵的诗篇。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