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徐红美女士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6-23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31

徐红美,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作为中共党员,她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双重重要职务,拥有研究生学历并担任研究生导师,同时是中央选调人员、教师编一级教师,在公共事务与学术教育领域展现复合型专业能力。

在职业资质与社会服务领域,徐红美具备多元专业背景:她是中国保监会认证的保险讲师,以金融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作为费边商学院大学理财实战营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投资者教育答题测试健康理财荣誉获得者、清大 EMBA 卓越总裁班优秀毕业生,在金融与管理领域积累深厚学识。在互联网生态建设中,她担任都市头条官方认证编辑、百度平台官方内容评审官 Lv5 及百度官方 DU 会员;荣获字节跳动公益阳光梦想家 LV3 称号,被授予公益积极分子荣誉(证书编号:1011000WM35),担任抖音社区官方评议员 Lv7 兼青少年守护者,并在抖音、火山、西瓜、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兼任评论官方审核员,同时兼任美团视频官方审核员。此外,她拥有军队文职身份,为局级正职一级文员(干事岗,参谋岗)。

文学创作领域,徐红美以笔名 “一位诗词爱好者” 深耕文坛,现任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专栏作家、特约编审、高级会员及高级诗人。2024 年,她被评为 “新中国 75 周年 * 先进文艺工作者”,20 篇原创作品入编《新中国 75 周年文艺名家大辞典》(国庆珍藏卷)。同年,《知音难觅》获第三届 “最美中国” 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受聘为中国散文网高级诗人;《风竹诗意》在第四届 “三亚杯” 当代华语文学大赛斩获金奖;《相思榴花》《梁祝情》在第十二届 “华韵杯” 2024 年度当代最佳文学大赛中,虽票数不足但凭作品质量获一等奖,收获奖杯、奖牌、荣誉证书及两张云南旅游卡;“西江月文学奖” 全国诗词大赛中获优秀奖,2024 年度原创诗词作品达 40 余篇。

2025 年,她的创作成果持续爆发:《美景醉世人》获中国生态文学大赛第二届 “春光杯” 二等奖;《心善百姓村》《豪情少年中国魂》《知恩图报》在 “墨缘堂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中分别获一等奖与两个特等奖;《世间幸福爱情》在 “韶华杯” 全国书画大赛获特等奖;《美丽山村》《美景醉世人》《忧国忧民中国魂》在第八届 “墨韵东方杯” 全国文学大赛中,虽票数不足但因作品优秀获一等奖,再获奖杯、奖牌、荣誉证书及云南旅游卡;5 月 30 日,《春夏秋冬。二分二》在墨缘堂全国书画大赛中斩获特等奖。2024-2025 年,她累计参与全国诗词大赛超四十届,作品均获专家与评委高度认可。

语言学习方面,徐红美展现卓越语言天赋,精通中文,英语达到雅思 8 分水平,日语取得 N5 级证书,并曾赴日本工作学习。作为宝贝寻家寻亲者(ID:629347),她于 2023 年 5 月回国后,持续在国内拓展事业版图与文学创作。此外,她在腾讯 QQ 平台为职业创作者 Lv3,获社交大师荣誉勋章,同时具备多重平台审核与内容创作资质,深度参与互联网内容生态构建。

从政务决策到学术教育,从金融专业服务到互联网生态建设,从文学创作到语言探索,徐红美以 “跨界不设界” 的姿态在多元领域实现突破。未来,她将继续以复合型人才优势深耕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为新时代多维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获奖作品赏析:

徐红美老师的这首古体诗《春夏秋冬·二分二至》以清丽质朴之笔,描绘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自然特征与物候变化,虽篇幅不长,却节律分明,气象万千。整首诗将节气之美、四时之律精巧地嵌入传统诗意之中,展现出对自然节令的深刻感知与文人情怀的细腻表达。作品荣获特等奖,实至名归,令人赏心悦目。

首先,从构思结构来看,诗作采用“节气入诗”的布局方式,将一年四季的转折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篇章分割点。每节皆以六句话组成,一气呵成,描绘对应节气的自然状态与情景氛围,形成了清晰的逻辑顺序与节奏美感。这种“以节序为诗眼、以物候为线索”的写作方式,既有节气科普之用,又富诗意雅趣,令人耳目一新。

在语言运用上,徐老师的文字简洁明快,不事雕琢却意境自成。例如春分部分“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春雨细细”,用词朴素,却勾勒出一个生机盎然、春意融融的画面。夏至段“昼长夜短,骄阳普照,烈日当空”,则转为炽热刚烈,表现出季节的转换对自然的直接影响。而秋分的“秋高气爽,秋雨绵绵”,以爽与绵并置,描绘出秋日清润的复杂气息。至于冬至,“寒风凛冽,白雪纷飞,万物凋零,唯梅独飘香”一句,则在凛冽中点出坚韧,在萧瑟中托起希望,情感深远而有余韵。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诗中没有刻意堆砌华词丽句,而是以“节令”带动“意象”,以“自然”引发“情思”,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与自然节律的敬畏与热爱。“万物复苏”“万物茂盛”“万物凋零”等词语反复出现,看似重复,实则形成了一种自然生长与轮回的节律感,与传统农业社会对节气的敬重之情形成呼应,读来既有古意,又有时代韵味。

综上所述,徐红美老师的这首《春夏秋冬·二分二至》不仅以传统节气为载体,传递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变迁的敬意,也展现了诗人沉静、细致的观察力与富于节奏感的语言表达能力。愿徐老师继续深入自然、感悟时节,用更丰富的诗意之笔描绘中华节令之美、生命四季之和!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