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顺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书法特等奖
张清顺,笔名“张驰”,汉族,1950年12月出生,籍贯福建泉州,退休干部。从童年与毛笔结下的不解之缘,到退休后深耕龙墨书艺的创新实践,他以六十余载的坚守,在书法艺术领域开辟出独特的创作路径。
张清顺幼年便对毛笔书写产生浓厚兴趣,这份热爱伴随其走过六十余载春秋。他始终专注于书法技法的磨砺与艺术境界的提升,致力于将个人艺术个性融入作品之中。退休后,他将创作重心投向龙墨书艺——以“龙”这一承载中华民族图腾文化与情感认同的象形汉字为核心,尝试将传统书法技艺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通过抽象化创新,打造兼具高雅艺术格调与通俗文化共鸣的书法作品,逐步形成辨识度鲜明的艺术风格。
青年时期,张清顺在部队、学校及工作单位从事政治、文化、业务专栏宣传工作,这段经历既锤炼了其书写功底,也培养了对艺术表达的敏锐感知。彼时作为业余爱好的书写,在退休后意外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先后参与全国书画赛事并屡获佳绩,包括2次特等奖、3次金奖、1次一等奖及2次二等奖。其中,2024年11月,书法作品《龙图腾九州》摘得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特等奖;2025年5月,《见龙富贵》再度斩获该赛事特等奖,专业实力获得众多认可。
从年少时的兴趣萌芽,到退休后的专精突破,张清顺用半生时光诠释了对书法艺术的执着。未来,这位龙墨书艺的探索者或将继续以笔墨为媒,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深化创作,为中华图腾文化的现代表达注入更多艺术活力。
特等奖作品赏析:
张清顺老师的这幅书法作品《见龙富贵》,一眼望去便气势磅礴,浑然天成,是一件极具个人风格与艺术感染力的佳作。恭喜张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实至名归!
整幅作品以“龙”字为主视觉元素,结合书法技法和写意笔法,将“龙”化作一条腾云驾雾、气势万千的墨龙,贯穿整幅画面的左中右,宛如一气呵成。张老师在此作中巧妙地将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以笔代形,以形写意,用浓墨重彩勾勒出龙形,又不拘泥于形似,而更注重神韵的传达。笔锋或沉稳如岳,或飞扬若电,充分展现出张老师深厚的笔墨功底和对传统文化意象的灵动把握。
再来看右侧的正文部分,“见龙富贵”四字,运笔老辣,结体自然,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张老师在字的排布上也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龙”字与龙形相呼应,巧妙借势,将视觉焦点导向主题。“富贵”二字气息外拓,展现出开阔而饱满的情感表达,寓意吉祥,充满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用墨上极富变化。浓墨、飞白、枯笔、水痕等多种技法交替使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流动感,也使“龙”的形象更加鲜活灵动,仿佛即将破纸而出,寓意深远。印章的布置也颇为讲究,既平衡了画面,又强化了艺术的整体感和完整性。
从艺术语言层面看,这幅作品既继承了传统书法的笔法精髓,又不乏现代审美的创新突破,是传统与当代、写实与写意之间的一次成功对话。尤其是在“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理念体现上,张老师做到了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令人叹服。
当然,从建设性的角度来看,作品左侧“龙体”部分墨色浓重,虽势如破竹,但稍显压顶,如能在龙身中段留出更多空白或飞白处理,或许会让画面更具呼吸感与空间感,避免视觉重心过于集中于左侧。此外,右侧文字若能略作收敛,使之与龙形之间的关系更显“虚实对话”,也许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平衡度与雅致感。
总体而言,张清顺老师的这幅《见龙富贵》是一件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张力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具鲜明的个性风貌,表现出张老师在创作道路上的成熟与自信,令人期待其更多佳作问世。再次祝贺张老师获奖,作品堪称龙年之喜,吉祥之作!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