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栗军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书法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19

栗军,1948年8月生,籍贯辽宁省抚顺市,中央党校大学学历,曾任水利部北戴河疗养院正处级调研员。

栗军的人生轨迹丰富且多元。1965年8月,他作为知青下乡插队;1968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期间历任战士、副队长、炊事班长、分队长,在军旅生涯中锤炼了坚韧的意志和务实的作风。1971年2月复员后,他进入辽宁发电厂工作,担任组织科干事;1977年7月,调任水电部北戴河疗养院,先后任干事、接待科副科长、科长。1987年水电部分家后,1989年他参与水利部北戴河疗养院筹建工作,历任筹建处副主任、副院长,后任正处级调研员。2008年,栗军正式退休,同年9月被水利部返聘至北戴河新华水电投资公司担任总经理,直至 2013年9月再次退休,此后便保持退休状态至今。

退休后的栗军并未停止学习的脚步,2022年4月至2023年期间,他进入北京千尺学堂,先后学习书法初级班、高级培训班课程,在临摹与创作中感受笔墨魅力,凭借认真的态度和积极的练习,在高级班毕业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并前往北京参加了颁奖。

无论是在职时的勤恳履职,还是退休后的持续学习,栗军始终以饱满的状态面对生活中的各个阶段。这样的人生轨迹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也展现了他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获奖作品欣赏:

栗军老师的这幅《上善若水》书法作品,以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为题,笔力沉稳、结构端正,气韵兼备,真正做到了“书以载道,字中见心”。作为本次评选中获得特等奖的佳作,实至名归,令人敬佩。

首先从作品的立意来看,“上善若水”四字意涵深远,道家以“水”比德,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下而不争高位,是为“上善”。此句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哲思的敬仰,也是一种人格追求的映照。栗军老师选择以此为题,既见文化修养,也见其人文抱负。

就整体章法而言,作品布局规整,纵向排列,四字“上善若水”排列中锋正稳,间距得当,整幅作品重心稳定而又富有气势,视觉上引导观者自上而下逐字阅读,与水之顺流之意也不谋而合,可谓“形随意转”。

在用笔方面,栗军老师运笔果断,笔锋内含,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尤其“善”字中宫收紧、左右舒展,重心稳健;“若”字笔划舒展灵动,富有韵律;“水”字末尾勾挑之处尤见精神,清爽而富有力度,整幅作品在笔法上体现出沉稳中带有飞动之美。通篇采用楷隶之间的风格,保留了传统碑帖的厚重感,又不失个人笔意的表达,呈现出一股厚德载物、温润如水的审美气息。

在墨色处理上,整幅作品墨色浓郁、饱满匀润,无燥无涣,显见用墨考究,水墨控制得当。尤其难得的是,在浓墨之下仍能保持线条的清晰分明,笔画边缘不溢不滞,可见其基本功扎实。

落款“北戴河 栗军书”位置恰到好处,章法自然,与正文形成很好的呼应。朱印“栗军之印”印迹清晰,大小适中,红黑对比中增添了一分雅意,不仅强化了个人风格标识,也使整幅作品更加完备与庄重。

从提升角度来看,如果非要提出一点建议,那就是未来可尝试在章法中引入更多“虚实对比”的处理,比如空白的留置和落款间距的调节,可以进一步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空间感,从而更充分地展现“水”的流动与变化之美。

综上所述,栗军老师的《上善若水》是一幅兼具技法与思想内涵的书法佳作。四字之间,蕴含的不仅是哲理的力量,更有书者胸中温润豁达之境。其沉静的气质、厚重的功底与清雅的风格共同构成了作品的艺术高度,令人回味不已,期待栗军老师未来更多作品中继续弘扬中国书法的精神之美与文化之根。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