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外子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胡外子,1953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系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
胡外子的工作经历丰富且多元。1974年,他在上高县镇渡乡担任乡团委副书记;1975年,借调至上高县人民法院工作,在此岗位上任职两年。1983年,他调入上高县管道配件厂,担任副厂长;1987年,又调任至上高县经济协作委工作。1990年元月,他选择下海,开启了新的职业征程,现任深圳市鼎丰坚邦实业有限公司法人。
在生活中,胡外子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欢练习毛笔字,沉醉于笔墨之间的韵味;也热衷于创作古诗和现代诗词,用文字抒发情感与感悟。此外,他对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擅长 logo 设计和 AI 绘画,在这些领域不断探索与实践,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与色彩。
从基层岗位到企业管理,再到自主创业,胡外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而多样的兴趣爱好,也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在忙碌与闲暇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与精彩。
获奖作品赏析:
胡外子老师这首《秋径偶吟》,读来清新淡雅,笔致疏朗,既有古体诗的格律韵味,又融入了轻灵的现代感,把秋日山间的闲适与诗人心境交织在一起,画面与情绪都极为饱满。
首联“风过疏林叶半黄,小径蜿蜒接晚光”,起笔即是大景,风声拂林,叶色半黄,将季节的特征直接引入。特别是“接晚光”三字,不仅描绘了夕阳余辉洒落小径的美感,也巧妙地拉长了景深,让读者有一种沿路走向光影深处的动感。
颔联“竹篱斜倚菊初绽,石畔流泉漱浅霜”,由远景转至近景,画面愈加细腻。竹篱、菊花、石泉,本是秋景中的常见意象,但“斜倚”“漱浅霜”这样的动词与组合,使画面更具生动感。“漱浅霜”尤其传神,把泉水的清冽与季节的寒意巧妙结合,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水声与微凉。
颈联“偶见樵夫担云去,闲听归鸟语枝长”,是全诗最富灵动之处。樵夫肩挑柴薪,本是常景,但以“担云”形容,将生活场景化为诗意幻象,瞬间让山野的意境提升到一种清逸空灵的层次。“闲听”一词承接前句的“偶见”,人物视角由视觉转为听觉,枝头归鸟的鸣声与山林的宁静互为映衬,情境交融。
尾联“此身不向尘中住,一枕清辉梦亦香”,则直抒胸臆,由景入情,写出诗人对世俗之外闲逸生活的向往。“清辉”暗合月色,与前文的“晚光”相互呼应,使得全诗首尾有光影相连的和谐美感。“梦亦香”一句,既有心境之香,也有山野花木之香,让结尾留有余韵。
整首诗有几个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用景精简不堆砌,景象间有呼吸感;
二是动静结合得宜,风、泉、樵夫、归鸟,使画面有生气;
三是情景交融自然,超脱之志并非突兀抒发,而是水到渠成。
若要略加提升,可以考虑在颔联与颈联之间稍作过渡,使由静景到动景的转折更柔和。同时,尾联的“梦亦香”虽然悠美,但若能在“香”上加入更具体的寄托,如花香、竹香、菊香等,会让情绪落点更具象,更耐咀嚼。
总体而言,这首《秋径偶吟》是胡外子老师将古意与闲情自然糅合的佳作,景有层次,情有余韵。恭喜胡外子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这样的诗让人一读,便能与秋日山径一同静下来。
其他作品欣赏:
6.
《甲子观礼》
卢沟晓月照雄关,太行烽火忆当年。
金戈铁马驱豺豹,碧血丹心卫河山。
东风浩荡惊寰宇,将士英姿映昊天。
万众同歌复兴路,巨龙腾跃新纪元。
注:
1. 首联以“卢沟晓月”(七七事变象征)与“太行烽火”(敌后战场)开篇,奠定历史基调;
2. 颔联“金戈铁马”“碧血丹心”浓缩十四年浴血抗战的壮烈与忠贞;
3. 颈联转写当代阅兵盛况,“东风”既指大国重器,亦喻时代浩气,“映昊天”凸显三军威仪;
4. 尾联以“万众同歌”呼应历史与现实的共鸣,“巨龙腾跃”昭示民族复兴之势;
5. 全诗严守平仄,删韵部一韵到底(关、年、山、天、元),末句“新纪元”点题九三胜利日的时代意义。
7.
盛世长歌
山河万里沐晴光,国泰民安岁月长。
丝路驼铃连远域,运河帆影接天江。
仓廪丰实炊烟暖,市井喧腾笑语扬。
文治武功传四海,千秋盛世韵流芳。
这首诗以“盛世长歌”为题,描绘了国家安定、民生富足的景象:首联写山河沐浴阳光,国泰民安的长久岁月;颔联通过“丝路驼铃”“运河帆影”展现商贸繁荣与交通通达;颈联聚焦民生,仓廪充实、市井喧闹,尽显生活暖意;尾联赞文武治世的功绩远播,让盛世气象流传千古。全诗紧扣“盛世”核心,从自然、经济、民生、文治等角度勾勒出繁荣景象。
8.
初赛
空荡的琴房,谱稿在桌面
摊开未完成的线条
风穿过半掩的窗
拂动墙上零星的涂鸦
与一个名字的盛夏
角落的节拍器静默
它曾丈量过汗滴的节奏
谱纸在等光
等一个指尖的降落
把休止符惊醒成河流
门外脚步轻响如雨滴
悬在台阶的寂静里
我推开门——
光涌入的刹那
手指正悬在琴键上方
创作说明:
1.场景聚焦:选取赛前一刻在“空荡琴房”的准备场景,营造安静又蓄势待发的氛围。
2.意象运用:
“未完成的线条”、“零星的涂鸦”: 暗示创作过程的痕迹与青春印记。
“静默的节拍器”、“汗滴的节奏”:指向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时间的律动。
“谱纸在等光”、“休止符惊醒成河流”: 将静止的乐谱赋予生命力和期待感,预示即将爆发的音乐。
“脚步轻响如雨滴”、“悬在台阶的寂静里”: 用声音和悬停感精准捕捉赛前的紧张与临界点。
“手指悬在琴键上方”:核心意象,凝固了初赛开始前最微妙、充满无限可能的瞬间——决心、忐忑、希望都在此汇聚。
3.氛围营造:通过“空荡”、“静默”、“寂静”、“悬”等词,营造内敛的紧张感;用“光涌入”、“惊醒成河流”暗示即将到来的释放与展示。
4.情感内核:捕捉了初赛特有的青涩、期待、努力后的沉淀以及对未知结果的忐忑与憧憬。结尾的“悬停”是整首诗的诗眼,包含了所有未言说的情绪。
这首诗试图用简洁的画面和凝练的意象,唤起对“初赛”那一刻独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