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星军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丁星军,笔名九连塘、老丁晚安,1962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汉族。
从1984年到2022年,丁星军在教育领域深耕近四十年,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不辍的努力,在教坛留下了温润而深刻的印记。他先后毕业于蚌埠师范学校、宿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专业道路上持续精进,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常年负责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与孩子们的成长紧密相伴。
在课堂上,丁星军的教学独具匠心,充满创意。他擅长用鲜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任教班级在历年升学考试与统考中始终表现亮眼。尤其在安西小学任教期间,他连续三年担任1987届至1989届毕业班班主任,同时承担语文、思想品德、历史、自然四门学科的升学教学任务。那些日子里,他沉心钻研教学,每一堂课都打磨得扎实生动,还常与数学教师吴乐城默契配合,最终带领学生连续三年拿下县区乡升学考试第一名,升学率达百分之百。这份成绩,让他收获了上级领导、师生与家长们的一致赞誉。
教学之外,丁星军对文字的热爱从未间断。早在蚌埠师范学校毕业时,他偶然出了一句上联 “师情生情,情情难舍难分,今日分”,让师生对下联,一时无人能对,成了师生间津津乐道的趣谈。2022年从安淮学校退休后,这份对文字的热忱愈发浓厚,他开始尝试诗词创作,作品《农村赞》在 2024 年第一届 “东方诗韵杯” 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得专家好评,最终拿下三等奖。
如今,退休后的丁星军仍担任着安淮学校退休党员教师支部书记,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对他而言,教育生涯的坚守与文字世界的探索,恰似人生的两道光,一道照亮了学生的成长路,一道温暖了自己的往后时光,而这份热忱,也让他在岁月流转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获奖作品赏析:
丁星军老师这首题为《晨村新貌》的诗作,篇幅虽短,却意境深远,如清晨初露的一抹曙光,宁静中透着勃勃生机。整首诗用笔清新自然,语言质朴真切,诗意中流露出对乡村变迁的细腻观察与由衷赞美,堪称一幅现代农村生态画卷的诗意呈现。
开篇句“晨曦温吻原野苗”,情境感极强,“晨曦”二字即勾勒出清晨的柔和光线,接着一个“温吻”将晨光拟人化,赋予了它温情与生命力,仿佛大自然在轻抚初生的庄稼,使读者感受到浓浓的希望与朝气。“原野苗”三字则将视角从宏观转至具体,构图上由天至地,渐渐铺陈,为下文描绘奠定了明朗的基调。
第二句“绿茵描绘棋盘貌”巧妙地引入了比喻手法,将整齐有序的田野比作棋盘,既体现出现代农业科学规划的成果,也折射出一种理性与美感的结合。此句不仅有画面感,也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表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智慧经营的成果。
第三句“大雁掠过楼林立”则将视角拉高,引入动态元素。大雁飞翔,给画面增添了生命力;“楼林立”则展现出现代化村庄的新面貌,从传统低矮农舍转向整齐高楼,既是现实描写,也含有一种象征意义:农村正在飞速发展,逐渐走向富裕与现代化。这句的动静结合处理得当,极富层次感。
最后一句“放声鸣唱仙境闹”收得恰到好处,“放声鸣唱”与“仙境闹”相映成趣,不仅形容了鸟鸣人声交织的热闹场景,也传达出一种人间胜景般的理想乡村图景。“仙境”一词虽为虚笔,但在前文扎实景象的基础上并不突兀,反而显得恰如其分,强化了诗作整体的诗意氛围与理想主义色彩。
从语言风格来看,丁老师本诗语言平易近人,句式工整自然,虽无过多华丽辞藻,却有朴素真情,体现出一种深入生活、热爱家园的诗人情怀。全诗四句,用意明晰,意象清朗,读来如观画一般,有情有景,有动有静,实为现代乡村题材中的一篇佳作。
当然,为进一步提升本诗的表现力,丁星军老师在遣词方面还可以稍作雕琢。例如,“仙境闹”虽极富画面张力,但略显抽象,若能再具体一些,比如引入鸟语、人声或村民晨作的具体情景,可能更具亲切感与真实感。此外,“楼林立”虽准确,但略趋常见,若稍作变换,如“新楼簇拥”或“楼宇排排”等,也许能在保持意思的基础上增强语言的新鲜度。
总体而言,《晨村新貌》一诗情真意切,图景鲜明,情感饱满,成功地将新时代农村的新貌用诗意语言展现出来。恭喜丁星军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作品既具文学感染力,又富有现实意义,实为一首值得细品与传诵的现代田园诗篇。期待老师今后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充满温度的佳作。
证书展示: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