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徐应明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书法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7-31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14

徐应明,笔名逸翰堂,1967年12月出生,重庆合川人。

对书法的热爱,在徐应明的生命里早早扎下了根。14 岁时,他便在全国书法大赛青年组硬笔书法评选中获得优秀奖,这份少年时的肯定,让他对笔墨世界的向往愈发强烈。参加工作后,尽管日常事务繁忙,他仍坚持在工作之余深耕书法,以 “五体兼修” 为追求,在勤学苦练中探索 “古法今用” 的路径。三十年来,临摹历代大家碑帖成了他每日从未间断的日常 —— 王羲之的灵动、王献之的洒脱、张芝的古朴、张旭的豪放,再到欧阳询的严谨、赵孟頫的圆润、米芾的纵逸、王铎的沉雄等,他在多元风格的研习中汲取养分。同时,他还借助书法抖音平台分享习书过程,以展示倒逼精进,在与同好的交流中不断打磨技艺,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己之力。

2025年7月,徐应明创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接连收获两项重要荣誉,分别摘得“翰墨轩”全国书画大赛与“墨缘堂”全国书画艺术大赛特等奖,成为其书法探索路上的亮眼成绩。

在笔墨与工作的平衡中,徐应明的习书之路始终稳步向前。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探索、对分享的热忱,在日复一日的笔墨实践中交融共生,化作他与书法相伴的日常。

获奖作品欣赏:

徐应明老师的《沁园春·长沙》书法作品荣获特等奖,实至名归!这幅作品通过精湛的书法技艺与毛泽东词作的深刻内涵相结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书法艺术的完美融合。徐老师以大气磅礴的笔触呈现了《沁园春·长沙》的豪迈气势,既展现了书法的技艺之美,又传达了诗词的精神内涵。

首先,徐应明老师在这幅书法作品中的笔法运用极具张力,字形挺拔、气韵生动。特别是在表现毛泽东词中的豪情与激昂时,徐老师采用了更加刚劲有力的笔画,笔锋饱满而有力,行云流水般的气势展现了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革命精神。例如,词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鹰击长空”等,徐老师通过笔画的起伏与强烈的节奏感,传递出一种铿锵有力、壮阔激昂的气息。

在布局方面,整幅作品排布工整却不失灵动,每个字的安排都保持着合理的疏密比例,行云流水中充满了自然的节奏感。字与字之间的呼吸与空间的留白,给予整幅作品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使得整体结构既稳重又富有变化。

徐应明老师在表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放情感时,采用了更具力度和张力的笔触,尤其是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等句子的表现上,通过线条的粗犷与力度,呈现了强烈的冲击感和激昂的情绪,极大地彰显了书法的力量感与情感张力。

色墨的运用上,徐老师在浓墨与淡墨的对比中,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层次与深度,尤其是在“层林尽染”“百舸争流”这样的画面呈现时,墨色的过渡恰到好处,既突出了重点,又有极强的层次感。更有意思的是,徐老师通过墨色的浓淡,巧妙地调和了诗词中的恢弘与细腻,让整幅作品的情感既能激扬又能深沉。

印章的使用也相当讲究,红色印章的点缀让整幅作品更具艺术层次感,并且巧妙地与书法中的墨色对比,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印章的布局与书法内容完美融合,未显突兀,却为作品增添了另一层次的视觉趣味。

尽管整幅作品已经非常完美,若从提升的角度考虑,可以在个别字形的处理上再加一些精细的笔画,如“学”字与“往”字等的笔画收尾处稍显粗犷,若能在这些细节上进一步修饰和细化,可能会让整体更加流畅与细腻。

总体来说,徐应明老师的这幅《沁园春·长沙》不仅在书法技艺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平,更在情感的表达上极具冲击力,完美呈现了毛泽东词作的豪放气质和深邃的历史情怀。作品气势磅礴、情感丰富,既展示了毛泽东词的精神内涵,也呈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深度。恭喜徐老师在特等奖评选中脱颖而出,期待他未来创作更多同样精彩的作品!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