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舒辉绪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国画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7-31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28

舒辉绪,笔名楚天舒,网名楚天闲云,1962年3 月出生,湖南省临湘市人,中共党员。

舒辉绪六岁时父亲离世,十三岁初中肄业后务农,十九岁通过自修完成刊授大学学业并结业。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同时担任临湘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楹联协会副会长,曾任 “文化中国” 副总编兼办公室主任、临湘市诗词协会路北片党支部书记。

在诗联文化推广领域,舒辉绪深耕多年。他牵头创建了湖南省首个诗联村和全国诗联示范村,自担任该村诗联组织会长以来,已持续十八年。其个人著有诗词联曲集《潇湘吟草》《渔樵吟草》,并主编《石桥流韵》十七期及《石桥流韵十五年》。

多年来,舒辉绪在诗联创作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那些笔墨间的积累与实践中的坚守,既承载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成为地域诗联文化发展中一份扎实的印记。

获奖作品赏析:

舒辉绪老师的这幅《风竹》是一幅极具传统韵味的国画作品。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象征着坚韧、正直、清廉与高洁,这幅作品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墨展现了竹子的自然风貌与内在气质。

首先,画面中的竹子生动而有力,枝干挺拔,叶片在风中微微飘动,给人一种竹子在风中屹立不倒的感觉。舒辉绪老师通过用墨的浓淡变化,成功地表现了竹子的坚韧与随风摇曳的柔美。竹子的每一节都通过有力的笔触刻画出其节理,显示了竹子的清晰结构。尤其是竹节的处理,几乎每一个小细节都彰显了作者对自然细节的精准把握。

竹叶的表现也是本幅作品的亮点之一。舒辉绪老师用简练而富有变化的笔触勾画出竹叶的形态,既有清新的生命气息,又不失简洁的艺术性。竹叶的用墨也透露出一种随性与洒脱,不拘泥于过多的细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写意”与“写实”的完美融合。

在画面的布局上,竹子的主体虽然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但并不显得单调或沉重。通过竹叶的分布与形态的变化,画面呈现出一种轻盈而有节奏感的动感,似乎竹子随风而起,仿佛能够听见风中的竹韵。这种动静结合、轻重有致的表现手法,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气与灵动感。

“风前竹”这一题名,也赋予了画作一种象征意义。风不仅仅是自然元素的描绘,它还承载了情感的寄托。竹子在风中摇曳,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象,也是对竹子内在品质的隐喻。竹子在风中依然坚韧挺拔,这种坚守与自持,正如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高洁品德,体现了画家对竹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倾注。

在签名与印章的处理上,舒辉绪老师的落款简洁而有力,印章的红色与整幅画的黑白墨色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彰显了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和创作态度。

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来看,舒辉绪老师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墨色的控制上,展现了极强的水墨掌控能力。作品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也都处理得相当精妙,使得整个画面既具立体感,又充满了灵动性。

总的来说,这幅《风竹》无论是从构图、笔法还是气韵上,都展现了舒辉绪老师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对传统国画的深刻理解。作品不仅传达了竹子的自然形态,更融入了画家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