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黄必武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18

黄必武,笔名湘江,1963年4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80年高中毕业考入青海省商业供销学校企业管理专业,1982年7月毕业后分配至青海省商业厅海西二级站物价科工作,1989年8月获评助理经济师;1990年调回湖南宁乡,1995年6月通过考试考核被授予中级工业经济师职称。2000年因全国企业改制下岗后,先后辗转广东、浙江、长沙等地务工,在奔波的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

工作之余,黄必武的兴趣广泛,喜爱打乒乓球、下棋,尤爱诗词创作。他将奔波途中的见闻、人生历练的感悟融入笔墨,在平仄格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多年来,其诗词作品屡获认可:2024年获“华泓杯”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及专家评审铜奖,2025年接连斩获第四届“东方诗韵杯”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翰墨轩”书画艺术大赛金奖、“大地杯”艺术大赛三等奖,以及“墨缘堂”艺术大赛诗词特等奖,这些荣誉见证了他在诗词创作领域的持续深耕。

对黄必武而言,诗词不仅是业余爱好,更是安放心灵的精神港湾。未来,他将继续以笔为舟,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让生活的沉淀与时代的印记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书写更多贴合生活本真的作品。

获奖作品赏析:

 

《沁园春·湘江》是黄必武老师创作的一首充满豪情和哲思的诗作,诗歌将湘江的壮丽景色与历史人物的英勇气节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恢弘与人文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湘江的波澜壮阔,同时也通过历史人物的寄托,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首先,诗歌开篇以“千里奔流,万里波光,浩浩湘江”开头,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勾画出了湘江那汹涌澎湃的气势。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江水的奔腾和波光的闪烁,画面感十足。接着,“看惊涛拍岸,鸥鹭掠浪;百舸争流,两岸稻香。”这一系列的生动描写,把湘江的自然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惊涛拍岸”和“鸥鹭掠浪”,让人仿佛听到了江水拍打岩岸的轰鸣声,看到了飞鸟掠过水面的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花树芬芳,雾绕农庄,鹰击长空雁成行。”这一句则将自然景色与生动的动物画面结合,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花树的芬芳与雾气缭绕的农庄,为湘江周边的生活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鹰击长空,雁成行”的景象更是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自由。

在后续的描写中,通过“登高望,见碧水悠悠,暮色苍茫”表现出了对于景色的深刻感悟。这里的“碧水悠悠”与“暮色苍茫”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给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无尽辽阔感,通过登高远望,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无穷的力量与悠远的历史。

接下来的部分,把历史人物和文化的精神结合了进去,“千秋浩渺沧浪,引无数英雄试锋芒。”这里通过“沧浪”和“英雄”两者的呼应,既表现了湘江的广阔,又借英雄人物的试锋芒,寓意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以及英雄们的豪情与抱负。

“念屈子殉国,贾生忧伤;朱张论道,文射星光。”这一段,通过对屈原、贾谊等历史人物的回忆,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忧国之情。“朱张论道”和“文射星光”则提到了历史文化中的知名人物和他们的才华,表现了文化与历史的交织。

“润之击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华扬。”这一句直接提到毛泽东和他在湘江上的革命斗志以及他对中国未来的激扬文字。这不仅仅是对毛泽东的致敬,也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赞美。

最后,以“愿未了,看湘水奔流,续写华章”作结,表达了对于湘江的深厚感情,并且希望湘江的历史和文化能够继续流淌下去,续写辉煌的篇章。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黄必武老师的《沁园春·湘江》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成功地将湘江的历史文化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融为一体。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历史感悟,展现了湘江的雄伟与精神内涵。诗歌节奏明快,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恭喜黄必武老师荣获特等奖,作品实至名归。希望未来能继续创作更多这样的作品,继续传递历史文化的深刻与美丽。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