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通稿 > 获奖通稿

杨占强先生荣获「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书法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5-05-15    来源:小墨     点击次数:58

杨占强,笔名“宛山愚人”,1987年5月12日出生,籍贯河南西峡,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南阳职业学院。自幼年展露书法绘画天赋以来,他始终以扎实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实践,在传统书法领域深耕不辍,成为艺术传承与教育的积极践行者。

自幼对笔墨有着敏锐感知的杨占强,在书法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其书法作品以工整大气的笔法为基,兼具浑厚自然的气韵,既彰显传统功底,又蕴含个人艺术思考。在艺术成长过程中,他广泛研习历代名家经典,深入揣摩王羲之、王献之行书的行云流水之妙,品味赵孟頫书法的流美隽永之韵,通过对多元风格的吸收与融合,逐步形成古朴典雅又兼具现代审美的个人书风。在他的笔下,汉字不再是静态符号,而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表达,字里行间传递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凭借长期积累的艺术造诣,杨占强的书法作品多次亮相全国及省市级书法展览,并屡获佳绩,其艺术成就获得业界认可。作为南阳职业学院的一员,他不仅专注于个人创作,更积极投身书法教育与文化推广事业。他兼任多所学校书法指导教师,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领略书法艺术之美;同时担任多个书法社团顾问,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出谋划策,搭建起艺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平台。

在杨占强看来,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于心灵与情感的表达。他强调,书家需通过修身养性、提升文化素养,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同时,他积极倡导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认为书法应立足当代语境,在传承经典中开拓新的艺术境界,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从天赋初显的少年到艺术教育的耕耘者,杨占强始终以热爱与坚持书写艺术人生。未来,他或将继续以书法为纽带,在创作、教学与文化传播的道路上,为传统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特等奖作品赏析:

这幅《和顺》书法作品的整体呈现给人一种深邃的和谐美感,彰显出“和”的哲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作品以“和”字为中心,周围以“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登,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作为诠释,极具哲理性和智慧,蕴含着和谐、稳定与繁荣的深远意境。整体布局简洁大方,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结合。

首先,书法的选字和内容构思十分巧妙。作品通过“天和”、“地和”、“人和”和“家和”的搭配,分别描绘了自然、社会、人与家庭四个层面中和谐的重要性。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逐层递进,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的高度认同,也让整幅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

接下来是用笔的技巧,作品的线条十分流畅,勾画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展现出杨老师深厚的功底。尤其是“和”字的处理,笔画遒劲有力,既有力道又不失圆润,极具动感。这样的笔法运用巧妙地表现了“和”的内涵,不仅象征着内外的协调,也有着丰盈的生命力。字形布局也十分得当,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安排合理,给人一种和谐的视觉体验。

另外,作品在字体的大小对比和行距上也做得恰到好处。“和”字的大气表现无疑是这幅作品的视觉焦点,而其他字的相对简约则衬托了“和”的崇高地位。同时,行间距的调整使得每一个字都显得独立而不突兀,彼此间既有呼应又不失各自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表现力上,作品虽注重传统书法技巧的传承,但也显得十分现代和新颖。书法家通过极富表现力的笔触和节奏感,将传统的书法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然而,尽管整幅作品在技法和构思上都显得相当成熟,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字体的某些细节可以再细致一些,尤其是在“顺”字的右侧部分,稍显匆促,缺乏一些收尾的细腻。其次,虽然整个作品表现出了和谐感,但可以尝试在某些字的笔划上加入一些更强烈的笔锋变化,使得作品的气势更为张扬。最后,虽然作品的背景白净干净,但或许可以尝试通过适度的颜色或晕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张力。

总的来说,杨占强老师的这幅书法作品非常具有感染力,展示了书法艺术深厚的功底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在这一作品中,“和”的理念传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杨老师的艺术视野和技艺水准。希望杨老师继续在细节上精雕细琢,使作品更加完美。恭喜杨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实至名归!

 

其他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24-2026 墨缘堂.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000315号-3
主办:厦门翰墨海峡书画院 协办单位:厦门如易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